围绕问题整改,补好党建短板。中央巡视湖南反馈涉长的56个问题、省委巡视长沙反馈的37个问题均已销号,1656个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完成整改。
围绕模式创新,彰显党建特色。取消街道招商引资、协税护税等职能,积极推开“街道吹哨、部门报到”模式,长沙5个案例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、优秀案例。
围绕服务大局,深化党建引领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。配优建强扶贫干部队伍,对口帮扶龙山县的122个项目和1.6亿元资金全部到位。补贴城市特殊困难群体“五帮扶”对象1.6万户,轮训基层党支部书记1.7万余人次,奖励支持4个乡村振兴示范镇、100个示范村。
围绕基础夯实,加强党建保障。落实省委加强基层建设“1+5”文件,出台22条措施加强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,进一步提升村(社区)干部待遇及保障水平。评选100个市级示范化“五化”党支部。
注重探索创新,促进规范提升。上线运行衡阳智慧党建平台,制定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办法,推行党代表积分管理制度。理顺优化机构改革后党组织隶属关系,落实国有企业和公立医院党建重点任务,提升各领域党建规范化、科学化水平。
夯实组织基础,完善基层治理。制定落实加强基层建设“1+5”系列文件“两个清单”,出台抓乡促村10条措施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,从“三方面人员”和选调生中比选93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。推行农村“一核多会”和“135+”小区党建模式,党支部“五化”建设达标率达83.5%,19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基本转化提升。
发挥党建优势,服务中心工作。开展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“千人”轮训,召开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党政正职座谈会,推行驻村工作队长向派出单位党组织述职制度。出台党建促民营企业发展15条措施和国企党建规范性文件,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深入推进“165”工程和支部“五化”建设,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。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(社区)党组织145个,81%的支部达到“五化”标准;“市企学央企,国企带民企”结对共建获中组部推介;加强“老党员服务站”建设,天元区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获评全国先进集体。建立“三基”联席会议制度,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。全面完成县市区和贫困乡镇政治建设考察,实施发展村(社区)新党员三年行动计划。推动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改革向全市域延伸。投入近10亿元提质改造村级服务场所,建成“株洲党建”信息化平台,实现党员全覆盖。
将支部建在产业链和攻坚组上,推动三一、绿地、中建材等百亿项目如期开工。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深化“四战两行动”。大力推进学位、床位、梯位、车位、厕位等“五位”建设,着力提升老百姓“六感”。
将开门抓教育贯穿学习研讨、调查研究、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全过程。投入2100万元整理修缮所有红色资源;把服务对象请进机关和主动下基层摸实情开展调研;采取服务对象提等“七提”方式,拓展范围检视问题;采取“一清单一承诺一公示”和“两个百分之百”落实整改。
逐项逐条落实省委“1+5”文件。乡镇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,彻底解决乡镇职责不清、体制不顺等历史遗留问题;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;村级党群服务中心、卫生室、一村一辅警全覆盖;乡镇干部收入高出县机关干部20%全部落实,村干部养老保险全部到位。
全面贯彻省委加强基层建设的“1+5”文件要求,提拔重用12名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,公开比选83名“三方面人员”和选调生任乡镇(街道)领导班子成员,实施巴陵人才工程,出台加强乡村教师和医卫队伍建设十条意见。村(社区)运转经费较上年增长15%,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比去年提高17%。
认真整改去年点评指出的问题,整体推进党支部“五化”建设。集中轮训机关、村(社区)和两新党组织书记1987人。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调整村干部121人,34个软弱涣散村(社区)党组织全部转化。第一批53个村集体经济扶持村发展态势良好。
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、促乡村振兴、促产业发展。平江县成功摘帽。大力推进农村“空心房”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。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。
智慧党建“四级贯通、一直在线”,33万名党员“同温入党誓词、同听专题党课”,被《新闻联播》报道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、扫黑除恶专项整治经验被《人民日报》推介。强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13个突出问题,得到中央主题教育办肯定。党支部“五化”建设年度任务超额完成,全面完成“五小一中心一周转房”建设,每个村(社区)都建成了高标准服务中心,配备了专职党建联络员。乡村两级运转经费、干部报酬全面超过中央和省定标准。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,抓党建促产业发展、促脱贫攻坚、促乡村振兴、促社会稳定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,全市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。
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加强基层建设意见,举全市之力打赢桑植脱贫摘帽攻坚战,全面落实“四方面人员”比选任务。村书记基本报酬按2.5倍标准落实,全员补贴村书记主任养老保险。
做精景区党建,出台景点景区、民俗客栈等21项质量标准体系,打造22个服务旅游“创三优”示范点,深化“铁腕治旅”专项行动,入境游客增长205%。做实小区党建,拓展社区“三联四建”13年成果,新建134个小区党支部,所有机关党员到社区小区“双报到”。做活智慧党建,建成实用高效的智慧党建平台,市县乡村全联通,用手机随时随地就能视频上党课、开大会。
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15条措施,做强黑茶、稻虾产业,集体经济持续增收。3.8万人稳定脱贫。国务院督察安化脱贫攻坚给予肯定。大通湖农村改厕经验获国务院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的肯定。社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获评全国第二。首届全球湘商大会成功承办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日益凸显。
抓严“基层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工作,做实大工委制、志愿服务制,群众有呼必应、党员踊跃响应。以下塞湖案为戒,铲除一批黑恶“毒瘤”。全面学用新时代枫桥经验。狠刹人情风,乡风更正、民心更暖。全面推行村、社区主职“一肩挑”。公立医院全部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。“十二分制”积分管理管出党员意识与活力,“亮身份、优服务、树形象”机制使乡村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。
推动省委加强基层建设“1+5”文件落地见效,制定市委加强基层建设20条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2条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8条等文件。标准化打造支部“五化”建设示范点,整顿提升后进支部326个;全覆盖异地交叉轮训2064名村党组织书记,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246名;新增投入2.5亿元,提升乡村干部待遇、改造活动阵地。去年点评指出的3个问题均已有效整改。
出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“1+9”系列文件,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。全市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、4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,贫困发生率降至0.26%。
探索在农业产业链上创新组织设置,建立“支部农场”,培育集体经济强村300余个。纵深推进“抓党建强基础化矛盾促和谐”专项活动,纳入软弱涣散的268个村(社区)党组织全部整顿升级,基层治理明显改善。
认真完成中组部“排查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”试点,扎实推进“减轻基层负担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相结合的体制机制”改革试点,围绕减负降压、基层治理等推出“政策干货”105项。持续抓好干部管理大数据应用试点。
全覆盖培训3186名村党组织书记,为基层招聘教育、医卫、农技专业人才2098名。创建五化党支部示范点1281个,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224个。村、社区年均运转经费分别提高到19.1万元、54.3万元。
推行市委常委“1托2”联村扶贫,32个贫困村脱贫和新田县摘帽可如期实现。实施集体经济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提升”工程,5万元以上的村新增265个、达到65%,71个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。建成高标准综合服务平台3066个。引进高学历人才462名,引进科技创新人才78人,新引进500强企业项目23个。
以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为载体,严管厚爱相结合抓班子带队伍。注重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,为41名干部澄清正名。
建立“四支队伍”集村部机制,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。制定实施《“‘四支队伍’集村部、干群同心攻脱贫”行动方案》《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帮扶工作二十条措施》,建立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2474个,5.9万余名干部常态化驻村,解决问题2.97万个,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04件、处分862人。
认真落实省委“1+5”文件精神,创新推进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。创建“五化”达标党支部8246个,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64个。理清乡镇权力和责任清单106项,将46项权力事项向街道社区“一放到底”。推行村主干养老保险、乡村干部体检制度;村均运转经费提高到22万元,村支部书记月均误工报酬提高到2400元。柔性引进农村基层人才。以深挖彻查“新晃操场埋尸”案为契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。
狠抓反馈问题整改,着力夯实基层基础。制定落实省委“1+5”文件的“11条具体措施”;实施“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”,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198个,调整不合格村干部297名;126个集体经济“空白村”清零,村均收入突破5万元;持续深化“有事请找我”责任担当机制,解决群众事项10.24万件;全市村级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达到省定标准。
突出党建引领,推动“一抓三促”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,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1946支,引导村党组织书记争当“脱贫致富带头人”,全年减少贫困人口8.1万人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,开展“查风险、防事故、保平安”群防群治守护家园行动,入选“中国改革2019年度十大案例”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深入实施“乡村振兴15条”,“娄底乡村好人家”不断涌现。
扎实开展主题教育。带头学、带头抓、带头改,从“小切口”入手认领农村贫困残疾人保障、城镇特困群众帮扶等六项为民解难题办实事任务。全州举办读书班509期,4410条问题已整改4311条,州级层面建立14项长效机制,修订完善268项制度。
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。清理违纪违法农村党员干部176人,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(社区)党组织127个,对1800多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,将村支部书记年均报酬提高到3万元,“一肩挑”的最高达4.5万元,整合筹措资金8.5亿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。从基层一线比选83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。组织845名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,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。“党建引领、互助五兴”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。
